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为什么要进行乡村振兴、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等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了解乡村振兴,积极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8月10日到8月12日,承德医学院“心泊沧州,筑梦乡村”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前往沧州黄骅、吴桥两地开展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了家乡红色文化,学习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了非遗文化内涵,积极响应了省委省政府“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活动的号召,用镜头记录了家乡文化,助力家乡旅游业发展。 实践队员们于2023年8月10日在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开展了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河北海盐博物馆坐落于河北省黄骅市渤海路中段。黄骅产盐历史悠久,自古有着"鱼盐之利雄天下"的优势。实践队员们在市团委老师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序厅、华夏盐综、当代盐业、神奇的盐四个展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海盐城市的特色之一——瓷器,队员们无不惊叹古人的伟大智慧。讲解员从盐业的考古说起,为队员们展示了中国盐业生产从煮海煨盐到晒制的发展历程以及历代盐业的发展。展厅内展出了大量有关盐的物品,阐述了盐在人的生活中的各种用途,队员们通过多媒体互动技术,学到了很多与盐有关的实用知识。队员们反复观察博物馆内的古物,从老物件、老照片中探寻别样的民俗风情,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随后,队员们前往非遗面花特产店向传承人学习了面花手艺,亲身感受了非遗文化的魅力。通过生动的“海盐参观之旅”,队员们受益匪浅,在了解更多盐文化的同时,也切身体会到了家乡的文化魅力。 通过本次走进河北海盐博物馆的活动,实践队员们了解了海盐地区的历史文化,切身感受到了独属于海盐城市的传统文化魅力与海盐文化的重要性。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不仅增长了见识,还体会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激发队员们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振兴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 黄骅分队实践队员们于8月11日前往沧州市黄骅市大赵村惨案遗址纪念馆开展了红色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追忆了奋斗历程,重温了红色历史。队员们怀着敬仰的心情走进了大赵村惨案遗址纪念馆内,在讲解员的引导和介绍下,依次参观了“壮志凌云”“戎马生涯”“名耀渤海”“英魂永存”四个单元纪念展,纪念馆内展览的珍贵遗物和历史照片,讲述着革命烈士黄骅的成长历程和革命经历。实践队员们被烈士们的爱国情怀和革命态度深深感染,纷纷表达了对烈士们的敬佩之情。 活动还邀请了“河北好人”、河北道德模范孙津生老先生为实践队员们讲党史、忆英雄。孙津生老先生用生动的语言,向队员们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奋斗历程和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在他的讲解下,实践队员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奋斗历程。他的讲解让在场的队员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革命先烈的伟大贡献。通过参加本次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历程和光辉奋斗历史,深刻感悟了革命精神力量,同时也激发了队员们内心深处的爱党爱国情怀。实践队员们将以青春之名,书写清澈挚爱,以心中红星,献礼中华,以自强不息的态度,发愤图强,谱写百年巨变的华章! 为深入了解社区老人群体关于“慢性病管理”的认知情况,关爱社区独居老人,承德医学院赴黄骅市实践队员于8月12日前往黄骅市青年南大街社区协助开展了《慢病管理进社区》公益科普讲座,并展开了对当地社区居民慢性病现状的调查。活动中,实践队员们随机对老年人进行了采访,亲切友好地与社区居民交谈,了解到了老人遇到的慢性病健康问题。通过交流和分享,实践队员们希望能将慢性病管理的理念传播给更多人,为当地社区医疗卫生建设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8月12日,吴桥实践分队来到了吴桥杂技大世界感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便利。队员们在杂技博物馆内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解,了解了杂技这门传统手艺的渊源,感受到了杂技这门手艺逐渐受到人民的喜爱,一步步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本地的队员们更是深有感触,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切身感受到了杂技带给人民生活的变化,老一辈的人们通过这一技艺谋生,使吴桥这座小县城逐步发展起来。“没有比脚更远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作为新时代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青年,振兴中华是青年的责任。当代青年应当塑造向上、向善的价值追求,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时代追求。这是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意志基础,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昂扬奋进的内生力量,青年们必将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 队员们采访了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杂技吹奏传承人,“新江湖八大怪之一”——何树森,采访中何树森先生说: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他向队员们讲述了他在练成技艺过程中下的功夫,使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更加懂得了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一名医学生,实践队员们深知医学知识的深厚与无穷,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必将以不怕苦、不怕累的态度努力学习医学知识,练习临床技能,为祖国的医学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在学习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 亲身参与此次三下乡之后,实践队员们意识到,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有扎根土地的情怀,更需要有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行动力,需要更多的青年和新鲜力量加入进来,以微薄之力,助力乡村振兴,有一份热,发一份光,让家乡文化被更多人看到,让乡村振兴发出与时代同频共振的青春之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