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承德医学院团委微信公众...
·  关于开展“书香承德·阅享青春...
·  关于开展“毛泽东崇高精神风范...
·  关于承德医学院2024年暑期...
·  关于2024年校团委挂(兼)...
·  关于报送承德医学院2024年...
·  关于承德市学生联合会第三次代...
·  关于承德市学生联合会第三次代...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创新
210501第十七届“挑战杯”竞赛红色专项活动
河北省优秀作品展示(四)
发布日期:2023-10-17 浏览次数: 字号:[ ]

开展“挑战杯”红色专项活动优秀作品展示,旨在引领全省广大团员青年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感受党的红色精神伟力,帮助同学们建立和培养团队精神,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大力发展锐意精神,传承革命文化。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优秀的作品吧!

目录

作品一:

科技服务助推乡村振兴的契合机制与实践研究——以“情系泉水”红色青年志愿服务团队为例

作品二:

“百年潮起忆革命 赓续信仰踏征程”——“郭隆真革命精神”与河北师范大学红色基因研究

作品三:

探访革命老区  解密红色密码──关于“闽南小古田”科岭精神的实践调研

作品四:

铁道兵精神的传承与当代价值

作品五:

我和我的家乡——为涞源县红色精神传承注入新活力

作品六:

以红色文化唤醒青年传承使命——关于保定市红色文化传播与发展的调查研究

作品一:科技服务助推乡村振兴的契合机制与实践研究——以“情系水泉”红色青年志愿服务团队为例

学   校:河北工业大学

团队负责人:高雨静

团队成员:王克奇、郝伟赫、杨振刚、杨久龙、高竟、封雪玉、王泽智、朱皓、常二月

指导教师:常萌、曹荣康、张韧

“情系水泉”红色青年志愿服务团队于2001年在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腰站镇水泉村发起了“情系水泉”志愿服务活动,20年来通过义务辅导功课、深入贫困家庭进行家访、设立奖助学金、建立资助档案等方式,长期资助水泉村的贫困学生,现已有26名受资助学生圆梦大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响应以精准扶贫为中心的国家脱贫攻坚战略,服务团队师生发挥学科优势,启动了“科技惠农服务工程”,先后共研制出了适应山区地形的两型大葱培土机及玉米播种机、玉米收割机,赠送给贫困家庭使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的关键节点,服务团队将会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活动,有效开展志愿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做贡献。

作品二:百年潮起忆革命 赓续信仰踏征程——“郭隆真革命精神”与河北师范大学红色基因研究

学   校:河北师范大学

团队负责人:赵文静

团队成员:赵文静、谷彦儒、韩宇诺、马凯萱、张怡佳

指导教师:李辉、陈小雷、秦晓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建党100周年到来之际,“郭隆真革命精神”调研团队怀着对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女战士——郭隆真烈士的崇拜与纪念,在相关专家老师指导下查阅大量史料,坚持线上线下双轨并行,寻访革命先烈故里,深入研究郭隆真革命精神,挖掘河北师范大学的红色基因,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本项研究将郭隆真的革命精神总结为四个方面:一是批判与求真:对封建礼教的执着抗争;二是追梦与爱国:在五四运动中的巾帼铁骨;三是信仰与忠诚:马克思主义理论挚爱追寻;四是乐观与坚贞:与敌抗争中的视死如归。近两年来,“郭隆真革命精神”调研团队在实践调研和文献研究基础上,积极举办青马文化沙龙、红色校史宣讲团、党史学习兴趣小组等形式,不断巩固和丰富调研成果,用心探寻郭隆真革命精神与河北师大红色基因的内在契合。

作品三:探访革命老区  解密红色密码──关于“闽南小古田”科岭精神的实践调研

学  校: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团队负责人:廖敏敏

团队成员:林子翔、吴博韬、杨伦熙、罗黄中、吴昕昊

指导教师:刘容筝

2021年欣逢建党百年,青年是党事业的接班人、主力军。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青年当“补上社会实践一课”的要求,本小组对享有“红旗不倒”和闽南“小古田”盛誉的小苏区科岭村进行实地调研,探访了烈士陵园、岩永靖军政委员会遗址纪念馆、红军路等革命遗址,了解了科岭的红色人物及革命故事,揭秘南靖山坳里的红色记忆,感受闽西南地区的革命风采,并以采访、实地考察对比等方式了解老区现状,观察老区的新变化与发展,以影像、日志等形式进行实践记录,体悟与总结伟大的科岭精神——坚定理想、矢志不渝的必胜信念,英勇奋战、敢于牺牲的进取精神,情系百姓、一心为民的群众观点,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为奔赴下一个百年盛世注入精神动力。

作品四:铁道兵精神的传承与当代价值

学   校:石家庄铁道大学

团队负责人:张洛堃

团队成员:陈振磊、李新硕、杨宁、孙奥林、杨浩、杜倩资、吴梅婷、王诗泽、范森涛

指导教师:张学礼、马世卿、杨治刚

从解放战争时期到和平建设时期,铁道兵团共修建铁路12593公里,抢修铁路3600公里,成就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风餐露宿,沐浴栉风"的铁道兵精神,转工后铁道兵精神为新一代铁路人继承和发扬。“铁色长存”小分队通过采访抗美援朝亲历者、铁道兵老战士、翻阅史料、发放问卷、实地考察,聆听先辈事迹,总结铁道兵精神的发展历程,调研不同群体对铁道兵精神的认识,总结铁道兵精神内涵、研究铁道兵精神的传承情况及当代价值。铁道兵精神是铁路人勇攀高峰的动力源泉,是当代青年人的学习目标,对增强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铁色长存,新时代中国铁路人秉承优良传统,奋发图强,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作品五:我和我的家乡——为涞源县红色精神传承注入新活力

学   校: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

团队负责人:栗子奇

团队成员:黄正、池桐玉、王政昊

指导教师:阎露方、吕美、张宁

地处太行山区的涞源县,“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一辈又一辈的人传承着血肉之躯留下的红色记忆,骨子里永不磨灭的抗争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这里走出去,把家乡的红色精神传播到各处。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老区人民继续发扬不屈不挠的红色精神,在2020年2月,涞源县实现脱贫“摘帽”,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实地走访,感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红色精神。在建党一百年之际,我们前往黄土岭战斗遗址、王二小故居、驿马岭阻击战旧址缅怀英烈,与当地的老百姓和负责人进行访谈,了解到更多的英雄事迹。在这次实践过程中紧紧围绕红色精神传承的主题,不断汲取这种精神,为建设美好家乡贡献自己年轻的力量。

作品六:以红色文化唤醒青年传承使命——关于保定市红色文化传播与发展的调查研究

学校:河北金融学院

团队负责人:阎逸群

团队成员:阎逸群、裴佳伟、周子璇、王佳怡、刘海啸、彭会敏、李泽颖、郑佳敏、袁子奇、田亚翠

指导教师:刘鸿雁、赵建玲

本课题旨在探索保定市红色文化的传播现状与发展模式,进一步追寻红色足迹,发扬红色精神,希冀以红色文化唤醒青年的传承使命。我团队于2021年2月赴保定市易县博物馆、狼牙山五壮士纪念馆、保定市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等红色文化基地进行实地调研。此次研究不仅深度剖析了红色故事中所蕴含的历史内涵,也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思路:景区、互联网平台和学校形成全方位推广、垂直化管理、立体化教学的“三元一体”新模式,使红色基因更好的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2021年“挑战杯”河北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优秀作品后续将在“承医大学生科技创业联盟”微信公众号持续交流展示,敬请期待。




 
   
Powered by 大汉网络大汉版通内容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