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挑战杯”红色专项活动优秀作品展示,旨在引领全省广大团员青年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感受党的红色精神伟力,帮助同学们建立和培养团队精神,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大力发展锐意精神,传承革命文化。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优秀的作品吧!
目录
作品一:薪火传承——红色文化育人现状调研
作品二:赓续红色血脉,谱写时代华章
作品三:青少年新型红色教育传播及教育途径调研及探索
作品四:踏寻足迹,追思溯源——感悟乐亭县将“李大钊精神”融入城市文明建设的发展变化
作品五:洪河漕百团大战前线指挥部纪念馆红色教育项目
作品六:重温峥嵘岁月,再踏振兴征程
作品一:薪火相传——红色文化育人现状调研
学校:河北科技大学
团队负责人:刘相君
团队成员:兰雅丽、陈嘉宇、张子腾、刘宇佳、王佳星、李子晗、李家豪
指导教师:赵丽君、吴 楠、李亚婷
团队通过开展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探访朝梁子村毛主席按语碑公园以及狼牙山五勇士纪念馆,重走红色足迹,访谈红色人物,感受党的红色精神伟力;同时对河北省主要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现状进行调研,了解红色资源利用情况、育人形式、不足之处及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红色实践成果和收获,构建了“一体两链三驱动”的红色文化协同育人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向前。
作品二:赓续红色血脉,谱写时代华章
学校: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团队负责人:詹阳
团队成员:詹阳、唐仕鹏、姚妤、李泽卉、周正、李本田、谈俊轩、杨嘉亮、范成业、 梁淋宣
指导教师:刘容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红色基因作为先进思想文化因子的高度凝练和升华,已然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灵魂血脉之中。本次社会实践,我们实践团队走访了多个具有红色意义的地点:有深圳市梅林二线,深圳武警边防站,深圳市龙华区龙塘社区服务中心,广州市烈士陵园。通过对地点的实际调查与人物的采访互动等多种形式了解我们党近百年来的建设、改革历程,进一步探究红色基因的精神实质与核心要义,以更好感悟体会红色基因的精神源泉及时代意义;并通过小组成员参与战疫志愿者的亲身经历来展现新时代青年继承发扬党的光辉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推动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作品三:青少年新型红色教育传播及教育途径调研及探索
学校: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团队负责人:张一帆
团队成员:孙赫迎、李占宁、杨少洋、张振豪、王煊、胡升尧
指导教师:刘筱慧
国家、社会十分重视红色教育,注重红色教育基地建设,但青少年们对于红色教育基地仍缺乏深刻的认识,这便引起了我们团队的思考:青少年目前究竟对红色教育基地持何种态度?红色教育基地的宣传形式、教育方式是否与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脱节?是否能够利用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拓展红色教育形式?团队以此为出发点展开调研,通过发放500余份问卷,实地采访8所红色教育基地,最终通过数据分析得知目前红色教育基地存在形式单一、吸引力不足、形式主义、传承断代等问题,并探索出新媒体融合、影视剧宣传、社会力量集中宣传等解决方案意见,以提高现有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教育水平,为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作品四:踏寻足迹,追思溯源——感悟乐亭县将“李大钊精神”融入城市文明建设的发展变化
学校:河北经贸大学
团队负责人:任昭曈
团队成员:张思瑾、陈颐然、董若一、王佚名、王晓琦、宋彩凤
指导教师:穆娟、李珊珊
李大钊先生作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其言其行充分彰显他高尚道德情操和伟大人格力量的凝聚,也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勇敢前行的精神动力。继承和发扬李大钊精神就要不断的深入了解精神内涵,就要勇敢地承担起时代和历史所赋予的艰巨使命。因此调研小队深入李大钊先生的故乡——河北省乐亭县展开实地调研,通过采访李大钊纪念馆馆长,大黑坨村村长,重点高中骨干教师,深入研究李大钊先生生平、乐亭县将“李大钊精神”融入城市建设带来的变化、将“李大钊精神”融入城市建设文明的成果等并通过短视频的方式来进行记录。通过实际调研对“李大钊精神”融入城市文明建设提出更好的建议的同时,助力“李大钊精神”更好地传播与发扬。
作品五:洪河漕百团大战前线指挥部纪念馆红色教育项目
学校: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团队负责人:卢德安
团队成员:杨振、朱浩然、李雪婷、张潇琳、冯春阳、刘佳丽、吴静、刘艺、郑梦柯
指导教师:周京晶、闫丽、付翠
洪河漕百团大战前线指挥部纪念馆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洪河漕村。这里见证着百团大战交通破袭战的光辉历史,流传着聂荣臻将军救助日本孤儿的传世佳话,每日呈现着义务担当讲解员的李化璟老人传承红色精神的感人事迹。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以全国样板党支部建设为依托,师生共建实践活动团队。在系列活动中,用脚步实地丈量,用本笔真实记录,用活动承载主题,积累了大量珍贵的文字和影像资料。通过参观百团大战美穗子获救井陉•都市友好纪念馆和百团大战前线指挥部纪念馆,回顾战时历史,采访红色人物,感悟红色革命精神。从聂帅救孤读懂奉行和平的国际主义精神,从李化璟老人深情的义务讲解感受新一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在疫情期间,实践活动团队运用云端旅游开创性地推出了H5,在洪河漕现有红色基因的基础上融入科技创新,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作品六:重温峥嵘岁月,再踏振兴征程
学校: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团队负责人:邓洁
团队成员:施浩、程彦铭、刘浩东、田思雨、宗海洋、李祎萌、张子煊、朱浩炫、张乃天
指导教师:史恒、邵东蕊、赵赓
位于燕山深处、古长城脚下的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大巫岚镇陈台子村是“十三五”贫困村,是革命老区、属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也是该校的帮扶村。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红色种子”团队采用“互联网+社会实践”的模式,走进大山里的红色村庄开展红色调研实践活动。视频作品以讲述“陈台子”抗战故事为脉络,讲述这里军民联合抗战的故事,以及当地群众不畏牺牲、誓死保卫家园的英雄事迹,感受昔日贫困闭塞的小山村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下翻天覆地的变化,感悟青年一代更有责任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并以《陈台子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振兴发展策略》为题进行调查研究,对陈台子现有资源进行调查、梳理问题,并提出了以红色旅游业为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提出了可行性的报告。
2021年“挑战杯”河北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优秀作品后续将在“承医大学生科技创业联盟”微信公众号持续交流展示,敬请期待。














